第四屆
得獎名單

Winners

2019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近日公布得獎名單。

首獎由筆名大頭馬的劇作家獲得,其作品《到燈塔去》以2017年天鴿颱風侵襲澳門為背景,試圖通過多個不同的人物視角,講述颱風天發生的故事,並探討潛藏在颱風這一事件之下的更多的歷史、文化、政治的脈絡。風格獨樹一格,從眾多決選劇本脫穎而出。

貳獎由祁雯以《困獸之鬥》獲獎,該劇主題清晰,講述內蒙地區面臨開發或保留的抉擇探討,並適當地運用鐵路開發的爭議,表達作者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存的關懷。參獎得獎作品是駱婧的《原鄉1961》,該劇作通過福建泉州僑鄉陳秋月老人一家三代對一座祖傳老番樓的拆遷,展開情節和衝突。劇本巧妙地結合現代話劇與傳統梨園戲元素。

決選評審一致認為本屆參賽作品更趨成熟,泛華競賽堅持多元、自由的價值,以兩年一次的競賽刺激華文世界舞台劇的創作能量,獲得來自全世界劇本創作者的期待與支持。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將在2019年7/12(五)~7/14(日)於高雄衛武營舉辦讀劇演出,屆時三個劇本將在讀劇導演的帶領下首次公開演出。此外,精采得獎作品將收錄於《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得獎作品集》電子書,預計2019年7月首發上市。

主連結區

Links

本屆評選結果說明

About the Results

由文化部、世安基金會贊助,國立中央大學主辦,南京大學共同主辦與十七所國際重點大學、藝術團體攜手合作的「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是全球第一個以泛華社群為對象,同時徵求中英文劇本的舞台劇劇本競賽。首屆於2015年舉辦即吸引各界目光,並於臺北、澳門、溫哥華等地舉辦中、英文讀劇演出。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自2018年8月1日至同年11月16日止,主辦單位共收到226件有效稿件,創下開辦以來單屆最高投稿量紀錄。其中包含來自臺灣、港澳、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澳洲等地的創作者。經中文及英文三階段評選後,於2019年4月選出三名得獎作品。

首獎 First Prize
到燈塔去
劇作家 / 大頭馬(王亦馨,中國北京)

2017年8月23日,超強颱風天鴿侵襲澳門、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由於澳門氣象局遲掛風球,令市民錯判險況,毫無準備,使得這次颱風對澳門造成極大破壞。本劇試圖通過多個不同的人物視角,講述颱風天鴿侵襲澳門這一天發生的故事,並探討潛藏在颱風這一事件之下的更多的歷史、文化、政治的脈絡。這些人物有在澳門塔做蹦極教練的中菲混血和他做菲傭卻沈迷賭博的外婆,有身患恐高症從未離開過澳門半島卻嚮往更大的世界的女高中生,有從香港過來的追風愛好者,還有化身為人的風神和海神⋯⋯這些人來自不同族裔、不同階層、不同語言,因為一場颱風而命運相連。

 

作者簡介

1989年生,9歲開始寫作,主要寫小說和劇本,致力於探索文本的邊界和敘事的多樣性。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長篇小說《潛能者們》。《謀殺電視機》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16年於人藝上演。曾獲第二屆豆瓣徵文大賽虛構組首獎、第十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新人獎提名、第一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入圍。作品散見《收穫》、《小說選刊》、《花城》、《小說界》、《上海文學》等刊物。

 

獲獎感言 

感謝「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選中我的這部作品授予首獎,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因為這是我正兒八經寫的第一個舞台劇劇本,作為一個舞台劇旁觀愛好者,這個獎的肯定令我覺得自己與舞台近了許多。也要感謝為了寫這個故事在澳門做田野調查期間給予我幫助的朋友們,故事中的許多細節都來自他們與我的交談——當然,也要感謝我自己,為了寫這個故事,真的去澳門塔上「蹦了極」(兩次)!
貳獎 Second Prize
困獸之鬥
劇作家 / 祁雯(中國鄂爾多斯)

這是一個擁有草原和沙漠的城市,這裡居住著很多無所事事,終日都在期待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的人群。他們曾經歷和創造過城市最輝煌的時期,後來又在迅速下降的過程中找不到自我,只能在連電壓都不穩的一片黑暗中眺望遠處沙漠上建立起來的希望之城。在這個整體社會發展飛快的世界里,他們甘願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人。

 

作者簡介

祁雯,蒙古族青年編劇,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曾在南鑼鼓巷戲劇節的文獻劇《建築家》中負責作曲和現場演奏,編劇作品《天荒情未老》、《螳螂黃雀蟬》、《it’s okay to cry》。

 

獲獎感言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是戲劇選擇了我。作為一名初出茅廬連每次介紹自己職業都有點心虛的年輕編劇,我確實沒有很多職業規劃,只希望自己在每一天都能保持寫作和觀察這個世界的熱情。在此感謝姥姥對我的養育以及通過她傳奇的人生故事帶給我的靈感。這個作品是我大學的畢業創作,感謝畢創指導吳小鈞老師,感謝建議我去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投稿的郭晨子老師!感謝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在我編劇道路最低谷的時候給我認可。我會永遠以一顆赤誠之心去擁抱未來所有的不確定。

參獎 Third Prize
原鄉1961
劇作家 / 駱婧(中國泉州)

「原鄉1961」是坐落於泉州的一座老番樓。它已被改建為民宿兼咖啡館,主人是僑眷陳秋月。丈夫過番歸來蓋了番樓,再度出洋卻一去不返。陳秋月守著番樓養大了三個兒女,卻罹患阿茲海默症。當城區即將拆遷的消息傳來,子女有的極奔走,有的堅決反對。當家庭的隱痛被層層揭開,老太太寧願沈溺在她痴迷的「七子戲」。離家多年的孫女歸來,面對父女矛盾與婚姻背叛的夾擊,一場午後關於「七子戲」戲碼的交談,孫女與奶奶竟找到了情感的共鳴。當一切都在流逝,還有什麼值得堅守的嗎?老番樓是去是留,似乎不再是一棟房子的問題⋯⋯。

 

作者簡介

駱婧,女,1982年生,泉州人。文學博士,大學教師,非科班「業餘」編劇。201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現於華僑大學從事教學科研。2008年完成首部話劇《日租房》,榮獲福建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現代戲劇本徵文大賽」「優秀劇本獎」。2009年,獲「第二十三屆中國田漢戲劇獎」劇本類一等獎。2018年,話劇《擁抱盛夏》獲「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三等獎。2019年初完成話劇《原鄉1961》,榮獲「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第三名。

 

獲獎感言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一直將戲劇創作視為「不務正業」的個人愛好。或許是與戲劇的緣分,我勇敢地提起了筆,從此一髮不可收拾。面對飛速發展的當代,面對傳統文化復興大潮,我開始思考當代人精神之「根」,繼而有了《原鄉》。雖然野心勃勃,但畢竟能力有限,即便在投稿的那一刻,我也抱著重在參與的態度。承蒙各位評審專家不棄,寬宥我這位「業餘」人士的膽大妄為,給予拙作充分的肯定。相信有「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這樣一個不問出身、寬容多元的平台,更多優秀作品的湧現指日可待。

 

 

評審委員

Jury
image description 吳世偉

【中文組劇本複審評審】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資深劇場創作者,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編劇獎,台北電影節首獎,藝穗節「大家都滿意獎」,近二十年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現職為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演藝時尚管理系助理教授。是個能夠擔任導演、編劇、演員、監製等多樣職務的傑出藝術家。

image description 曹路生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藝術》副主編。著有《國外後現代戲劇》,譯作有《環境戲劇》、《戲劇經驗》,劇作有《莊周戲妻》、《誰殺了國王》、《九三年》、《塵埃落定》、《玉卿嫂》、《春琴傳》、《弘一法師》等。2005年話劇《孫中山》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奬。

image description 王孟超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舞台燈光設計碩士,投入劇場超過三十年。曾任雲門舞集的資深製作經理和舞台設計,作品如《水月》、《流浪者之歌》等,也為臺灣許多知名表演團隊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或技術指導,如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國光劇團、屏風表演班、當代傳奇劇場、明華園等。曾任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會開幕的舞台設計總監,2007年布拉格劇場四年展評審委員及臺灣參展召集人,當年臺灣館榮獲「最佳劇場技術運用金牌獎」;2004年於波蘭華沙總統官邸獲頒「雪樹國際成就獎」,2014年獲頒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家文藝獎」。2016年~2021年4月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現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image description 黎煥雄

【中文組劇本複審評審】

現任人力飛行劇團藝術總監、東海大學表演藝術碩士學程主任/副教授級專技人員。歷任河左岸劇團、創作社劇團創始成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臺灣當代劇場活耀且極具影響力的青壯派中堅創作者,早在在80年代臺灣小劇場運動中,以河左岸劇團開創詩化意象劇場,以低限內斂,濃稠文學質感的殊異風格,躋身臺灣第二波劇場新潮重要旗手。90年代之後,更跨足音樂劇,歌劇,新媒體劇場導演,堪稱同世代劇場最多元發展的代表。

近期主要導演作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德國萊茵歌劇院《普契尼:杜蘭朵》(2015-2020,首位赴德執導歌劇臺灣劇場導演),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季歌劇《朵夫:迷宮魔獸》,人力飛行劇團《幾米音樂劇-時光電影院》、《櫻桃園2047》、《星光劇院》、《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幾米音樂劇-地下鐵》、《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兩廳院2013年度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國家交響樂團歌劇音樂會《華格納:帕西法爾》、《理查史特勞斯:艾蕾克特拉》、歌劇神話《華格納:尼貝龍指環》、NSO歌劇《貝里尼:諾瑪》、《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image description John B. Weinstein

目前擔任巴德學院西萌石分校漢學與亞洲研究學系的助理教授,同時兼任紐華克巴德學院先修高中校長。2006年至2011年曾任亞洲表演協會理事長,出版與翻譯中國劇場與台灣當代劇場的相關研究。《台灣女聲-三部當代劇場之作》的編輯及共同譯者(康乃爾東亞研究系列,2015),亦曾在美國和臺灣執導過舞台劇。

【英文組初審與複審】

image description 周慧玲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主持人。

1997年與臺灣劇場人聯手創建創作社劇團於台北,左手創作,右手論述,是少數兼具劇場編導和學術研究的知識性劇場藝術創作者。其學術研究範疇廣泛而前沿,從性別表演到文化政策研究乃至於數位藝術與戲劇史方法論;她的戲劇創作以深邃的歷史風貌以及多樣的形式見長,她的導演手法尤其細膩而能優游與先鋒和通俗之間。

主要學術著作收錄國外重點學術出版社 Plagrave、Routledge、Harvard Univ. 出版之專書論文。主編《表演臺灣彙編:劇本、設計、技術,1943~》二十五冊,2014年起聯合世界重點大學主辦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並擔任競賽主席迄今。

其他曾發表戲劇編劇導演作品如《魂顛記》(衛武營,2020)、《少年金釵男孟母》(創作社劇團,2009、2010、2017、2018)、《百衲食譜》(創作社劇團,2009-2010)、《不三不四到台灣》(創作社劇團,2006-2007)、《Click,寶貝ㄦ》(創作社劇團,2004)、《記憶相簿》(創作社劇團,2002)、《天亮以前我要你》(創作社劇團,2000);主要編劇作品《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高雄文化局/衛武營開幕藝術節,2018)、《玉茗堂私夢》、《百年戲樓》(聯合編劇);導演作品《蔣公的面子3.0版》(2015迄今)、《影癡謀殺》(2005)、《驚異排隊》(2003)等。其原創戲劇作品獲德、英、中文學術論文專文討論,收入各地學術專書與期刊中。

image description Steve Ansell

史帝夫.安賽爾是英國里茲大學公共劇場 stage@leed 的藝術總監。除了擔任藝術總監、教師、作家、音樂家等職已有超過二十五年之久的經歷之外,他也是 Screaming Media Productions 劇團及 Gi60(全世界唯一的一分鐘國際戲劇節)的創始人,目前同時在位於英國哈里法克斯的劇院 The Viaduct Theatre 擔任特約藝術家,過去亦曾於英國及美國執導作品,包括英國劇作家丹尼斯·凱利《DNA》在倫敦國家劇院的首演。此外,史帝夫著有《小戲:一分鐘劇場的實作指南》(Routledge 2017),著手改編舞台版的湯顯祖《南柯記》,名為《南柯一夢》,在2016年秋天於英國和中國巡演。

【英文組初審與複審】

image description 羅仕龍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羅仕龍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在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取得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法國保羅梵樂希大學等校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語中心主任,講授現當代戲劇等課程。除了著有法語專書《十九世紀法國戲劇舞台上的中國》(2015)之外,也譯註多部法語古典與當代戲劇作品,包括:拉高斯(Jean-Luc Lagarce)的《遺忘前的最後悔恨》、《只是世界末日》,卡繆(Albert Camus)的《卡里古拉》、維納韋爾(Michel Vinaver)的《求職記》、法華(Charles-Simon Favart)的《公爵夫人府上的
堂吉訶德》、司克里布(Eugène Scribe)的《一杯水》等。長期為南京大學《戲劇與影視評論》等刊物撰稿。2021年起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打開戲箱說故事》節目製播。

image description 杜思慧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

【中文組複審】

image description 許仁豪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副教授暨主任。美國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研究專注於現代帶華語文戲劇與現代性相關理論議題,研究論文散見海內外期刊與專書,並且在表演藝術評論台以及台新Arttalks書寫評論。

image description 劉達倫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講師,知名舞台設計師。

【中文組初審】

image description Rossella Ferrari

【英文組劇本初審暨複審評審】

image description 秦嘉嫄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成大中文系副教授,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戲劇博士。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班期間,也參與臨界點劇象錄,演出《瑪莉瑪蓮》、《水幽》等劇作。工作後,加入邱坤良主持的「拱樂社劇本整理計畫」,因此獲得許多內台歌仔戲的田野知識。還有,因與傅裕惠、許雅紅一同策畫「女節」,開啟了與許多當代女性劇場工作者合作的機會。研究專長為現當代劇場、表演藝術理論、文化批評及藝術產業政策。近年來授課及研究方向則致力探索表演藝術新興研究主題,如特殊場域、觀眾參與到劇場全球化的討論。曾經帶領學生於藝廊、巷弄、旅館房間等場地策畫不同活動,例如位於花蓮的《夜遊》、《夜市劇場》及《福品旅店劇場演出》之實驗展演。

image description 王文儀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任學校君山音樂廳籌備處主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劇場管理藝術碩士畢業後,投入表演藝術產業30年,專注劇場的經營管理、策略規劃、創意行銷與演出製作。

曾任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臺中國家歌劇院首任藝術總監、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臺北兒童藝術節藝術總監、臺北藝穗節藝術總監等職。

評審審查會議記錄

Review Conference Minu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