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
得獎名單

Winners

2022-2023 第六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正式公布得獎名單:

 

獲頒首獎的《水》,作者是來自中國大陸河南的秦旭。《水》以2021年鄭州水殤為背景,藉著鄰近城鎮一群基層人物在水患與土葬之間拉鋸、周旋於不孕和失婚之間的困窘,鋪陳一篇生死交疊的癲狂鄉野傳奇。劇中方言書寫運用生動靈活,讀著彷彿都能聽見河南鄉音。鄉野寫實的老派風格交織著河南梆子唱段,精忠報國的戲曲角色對應奉公守法的繼承幹部,忠臣返照傻瓜,一隻棺材在舞台上漂來漂去,令全劇瀰漫一股黑色幽默況味,相襯劇中人的矛盾、壓抑與窒息,猶如對現實的嘲弄與諷刺,生猛有趣。

 

香港劇作家李智達在競賽中以作品《別擔心我在這裡》獲得貳獎,該作品以卡夫卡的「變形記」為創作故事模板,以校園霸凌自殺事件情節演繹,透過媒體煽情的模擬新聞實境秀,將霸凌自殺相關加害者一一呈現,而故事發生在香港的不久未來,真相一層層剝開後,整個社會隱約藏著一個更巨大的政治背後靈,透過對話,不斷浮現在校園、社會與媒體之間,這才是本劇意有所指的真正霸凌的背後靈,不久後的香港,已然瀰漫許多不可說的氛圍箝制了一切的心靈。藝術創作以「變形記」去道出香港政治低壓的現狀及未來,是彌足珍貴的勇氣。 

 

臺灣劇作家郭家瑋以《陳文成的證明題》獲頒參獎,劇作家自白受《哥本哈根》的啟發,但在劇情的敘事與佈置上,某種程度超越了封閉式結構的劇作,透過參加陳文成百歲冥誕的角色,相互吐露當初事件的細節,進而產生口角,在即將面對真的同時,更想不到,當時偵訊陳文成的鄒小韓也不請自來,劇情又呈現了新的情節,使得陳文成之死又落入撲朔迷離之中,甚至提升至哲理的層次。

主連結區

Links

本屆評選結果說明

About the Results

原由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周慧玲創辦,本屆特邀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加入主辦的行列,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的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連續多年獲得世安基金會的贊助。從「廣義的華語語系文學」的概念出發,徵求當代青年劇作家透過創作想像「世界的華語語系社群」,或不同角落的華語語系劇作家如何返身書寫自己與世界。作為全球第一個以泛華社群為對象、同時徵求中/英文書寫的舞台劇劇本競賽,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年齡介於18至36歲的年輕編劇參與投稿,一同串聯新的舞台想像,演繹二十一世紀的華語語系新世界。

 

本屆競賽自去年8月15日起至11月15日止,總計徵得158件中/英文稿件,參賽者遍及全球,收到分別來自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中國、美國、法國、英文、德國、比利時、等地劇作家的踴躍投稿。在同為評審的競賽主席周慧玲帶領之下,串連國內外劇場、藝文、學術等各界這要的藝術工作者及專業學者,組成實力堅強的評審陣容。包含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孟超、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路生、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王婉容、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演藝時尚管理系助理教授暨資深劇場工作者吳世偉、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主任許仁豪、香港資深劇場編劇評論暨策展人莫兆忠、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暨華語中心主任羅仕龍、南京大學教授暨文學院副院長暨戲劇影視藝術系主任高子文、財團法人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暨雲劇場臺灣創辦人吳維緯、英國跨領域創作藝術家Joshua Sofaer、美國聖母大學電影電視及戲劇學系助理教授陳琍敏、肯塔基大學中國研究教授羅靚,共14位重量級評審,於線上與實體進行中/英文三階段的激烈評選。

 

首獎 First Prize
《水》
劇作家 / 秦旭
中國大陸河南

我寫的是一個洪水來臨前後的故事,背景是2021年夏天發生在河南的強降水,地點是河南北部的一個小鄉鎮,這個小鄉鎮上人不少,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女主角就是外地的,她叫張娜,是下大雨前來到這裡的,然後她和這裡的一個男的,叫馬江海的同居了,結果張娜發現馬江海騙了她,然後她就想走,結果發現自己走不了,因為下大雨了。這個小鄉鎮上還有個男的,他叫嶽鯤鵬,他犯了一些自己的身份不太能犯的錯誤,然後他就想掩蓋,結果發現自己很難掩蓋,作為作者我覺得這人真的挺難的,水能淹沒一切就是淹不了他的破事,他就著急,急著急著居然把自己的事給解決了,順帶著也把那個外地來的女的和她情人一起解決了。然後就結局了,這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因為這些角色他們太難團圓了。這個故事裡還有個叫“楊再興”的角色,他像鬼魂一般漂浮在這個劇本裡,我沒有給他寫一個確定的結局,因為這樣更好。

 


 

作者簡介

1998年生於河南,戲劇啟蒙于廣州,現在南京努力學習創作中,目前對自己最大的期望是以後能一直堅持寫作,現在是這麼個持續在寫作的狀態,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所以就在當下的時間裡能寫多少寫多少。

目前在南京大學讀戲劇專業的研究生,是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的一員,還是廣州空殼戲劇工作室的成員,本科讀的是哲學但感覺自己身上好像沒什麼哲學的氣質。偶爾喜歡演戲但演技不太行,想導戲也導過一些,有一部叫《俄狄浦斯·X》的話劇是我導的2021年在東莞先鋒劇場演過,這是我導過的戲裡我最喜歡的一部,希望以後還能導戲。也幹過一些其他跟戲劇有關的工作,在話劇《故鄉》裡做過舞臺監督和執行製作,然後我還會宣傳戲,以前是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的實習生,寫過不少宣傳文,感覺寫得都還行,反正我能幹的不少但最會的還是寫劇本。

上次拿劇本獎,是寫了個叫《車站》的劇本在長三角戲劇原創劇本大賽拿了個優秀獎,再往前是寫了個小品叫《半條被子》獲得了廣州市第五屆戲劇曲藝大賽的銀獎,這次寫的《水》是我頭一回拿一等獎。自我感覺啥題材好像都能寫上那麼一段,就是有可能寫得比較爛。

還有,我是個男的,喜歡女的。


 


 

得獎感言

雖然下筆的時候這個故事已經在我腦海裡回蕩了快一年,但對於距離截稿日二十天才開始動筆的我來說,這個結果著實嚇了我一跳,看到郵件的時候撲面而來的首先是不真實感。突然就想起來趕稿那段時間的一個淩晨,我帶著困意從付費自習室走出來被冷風吹醒,抬頭看到一輪大大的血月,恍惚間還以為自己寫紅了眼,接著我站在那裡盯著那輪月亮看了很久,等著自己長出獠牙,長出絨毛,接著便可以一腳奔回床上,那是11月8日5點22分,我的手機拍下月亮時記錄的時間。

也許戲劇就是這麼從我身上產生的吧,蒙住眼睛從現實躍下,接著在非現實的世界裡摔出一粒沙。夏收季節時,爺爺奶奶在路邊用鐵鍬揚起一陣風,風裡帶著麥穗還有灰塵,它們一起拍打向我,於是在十幾年後一個自習室裡,我大哭了起來,眼裡進了沙子,它們就這麼從我面前的螢幕裡跑出來把我吹響。轉頭一望,空無一人。汽車軋過晾在地上的穀子,吱呀作響。

要謝謝這個故事裡的每一個人,他們叫張娜、馬江海、嶽鯤鵬、楊再興……和你們一個個握手,接著大家互相揮手告別,張娜在劃著棺材從水裡漂走的時候,我也跟在後面用手劃著水,這能讓她快一點,而我還要在水裡寫字:謝謝為我的劇本揚起沙礫的父母和家人,你們讓我遊過了生長二十多年的家鄉,也要謝謝我的學校和老師,還有,要謝謝在那十幾個深夜鼓勵我但現在不能提及名字的她。

要謝謝泛華給予我的認可與鼓勵,要謝謝自己的堅持,所以要繼續寫劇本。

貳獎 Second Prize
《別擔心我在這裡》
劇作家 / 李智達
香港

香港,在不遠的未來。放學的時間,高中女學生阿欣來到儲物室門口,只是為了和她的朋友說聲再見——這是屬於中學生的友誼,為了她們相信的事,為了她們嚮往的未來,努力奮鬥。


 

作者簡介

李智達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其後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劇藝術碩士,主修編劇。
二二年以《地平說》於普劇場「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獲最優秀劇本獎。 二一年於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上演作品《西奧》。一七年憑《西奧》獲「粵港澳戲劇交流計劃」香港區優秀劇本。一五年和香港中樂團及一鋪清唱合作,完成跨媒界作品《中藥還需中樂醫》。七度獲邀參加新域劇團「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計劃。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兼任講師及自由身戲劇工作者。


 

得獎感言

感謝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的評審!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把我的作品帶到一個更廣闊的舞台——這對說故事的人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感謝在戲劇路上扶持和教導過我的人,戲劇之路不好走,前輩做了很好榜樣,我們後來者會努力跟上。感謝家人和生命中支撐著我的人,感謝您們包容了在藝術路上任性的我。

感謝我生活了三十三年的土地,香港。

參獎 Third Prize
《陳文成的證明題》
劇作家 / 郭家瑋
臺灣高雄

今天是陳文成的一百歲生日!在妻子陳素貞為他舉辦的生日派對上,許久未見的朋友鄧維祥意外登場。然而兩人卻因為對於事件的細節產生口角,甚至懷疑起彼此。更想不到,當時偵訊陳文成的鄒小韓也不請自來。在事件後沒多久就離開臺灣的鄒小韓,這次的拜訪究竟會帶來的是更多真相,又或者會讓「真相」更加撲朔迷離呢?

 


 

作者簡介

郭家瑋,1997生於高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主修劇本創作),曾獲打狗鳳邑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若干。曾入選為2021年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Gap Year 兩廳院壯遊成員。

 

創作關注歷史事件的轉化,並且找尋與當代社會之共鳴。曾參與創作包括盜火劇團〔華文劇本 LAB〕編劇實驗室計畫《愛你一萬年》編劇、立方體劇團《灰色的湖》編劇、國家兩廳院「廳院35・藝術行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觀 0001 號演習》共同創作者、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劇本調研助理。劇本創作收錄於《劇透:北藝大學生劇本創作集I》。


 


 

得獎感言

收到得獎消息時人還在軍營裡。剛忙完一個公差,讀著手機上的電子郵件,在看懂前就又被叫走。到了中午休息時,才真正明白自己得獎了。

 

《陳文成的證明題》能夠獲獎,必須謝謝許多人。謝謝主修老師何一梵老師陪我一起走過創作上的起伏。謝謝陳建成老師、鍾欣志老師的筆記,讓這個劇本得以被打磨出更多稜角。謝謝媛容的陪伴,能一起交換對生活及創作的看法,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謝謝導演庭瑄以及演員莊葳、建岱以及佳勳。謝謝你們借這些角色暫時住在你們身上,讓他們長成更完整的形狀。謝謝家人的無數接納與包容,希望這個獎可以讓你們稍微驕傲一下。謝謝誌緯從生活一直到創作的陪伴,未來還請多多指教。

 

面對歷史常聽見「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的說法,我認為這是回首那個時代的必要精神,甚至是政府一定要謹守的理念。但我認為,作為那個時代倖存的「個人」,如果緊守著這個說法,將會活得非常辛苦。所以我在這個劇本裡面,試圖要指出的就是個人往後的生活,與追求真相之間的調和與妥協。但我也沒辦法說出最好的解法是什麼,面對這個永不止息的證明題,唯有在不斷的變動中摸索,才得以靠近更自由的生存方式。

 

寫完這個劇本後,我更篤定歷史是一位創作者的養分與責任。臺灣的歷史有許多值得重新被訴說的片刻,而創作者恰好擁有介入、卻又不給予定論的自由,得以透過作品邀請觀眾一同思考歷史,並在其中看見自己。我相信只有這麼做,我們才得以明白自己的過去,進而認識現在,並且一起想像未來。

 

談論歷史,在這個自由的時代仍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甚至在創作時會感到強烈的不安。但我相信小說家韓麗珠說的:「既然不安存在,就好好去經歷他。」我期待未來能在劇場裡找到更多的夥伴與觀眾,一起帶著好奇走進劇場,並帶著更多的提問回到生活裡思考。

 

最後,必須謝謝我素未謀面的陳素貞女士、鄧維祥先生、鄒小韓先生以及最重要的陳文成先生。謝謝你們的身影,讓我看見面對歷史之難及其必要。願走過的路不會消失,但心可以自由。

評審委員

Jury
image description 吳世偉

【中文組劇本複審評審】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資深劇場創作者,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編劇獎,台北電影節首獎,藝穗節「大家都滿意獎」,近二十年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現職為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演藝時尚管理系助理教授。是個能夠擔任導演、編劇、演員、監製等多樣職務的傑出藝術家。

image description 曹路生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藝術》副主編。著有《國外後現代戲劇》,譯作有《環境戲劇》、《戲劇經驗》,劇作有《莊周戲妻》、《誰殺了國王》、《九三年》、《塵埃落定》、《玉卿嫂》、《春琴傳》、《弘一法師》等。2005年話劇《孫中山》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奬。

image description 王孟超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舞台燈光設計碩士,投入劇場超過三十年。曾任雲門舞集的資深製作經理和舞台設計,作品如《水月》、《流浪者之歌》等,也為臺灣許多知名表演團隊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或技術指導,如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國光劇團、屏風表演班、當代傳奇劇場、明華園等。曾任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會開幕的舞台設計總監,2007年布拉格劇場四年展評審委員及臺灣參展召集人,當年臺灣館榮獲「最佳劇場技術運用金牌獎」;2004年於波蘭華沙總統官邸獲頒「雪樹國際成就獎」,2014年獲頒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家文藝獎」。2016年~2021年4月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現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image description 周慧玲

【中文暨英文組劇本決審評審】

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主持人。

1997年與臺灣劇場人聯手創建創作社劇團於台北,左手創作,右手論述,是少數兼具劇場編導和學術研究的知識性劇場藝術創作者。其學術研究範疇廣泛而前沿,從性別表演到文化政策研究乃至於數位藝術與戲劇史方法論;她的戲劇創作以深邃的歷史風貌以及多樣的形式見長,她的導演手法尤其細膩而能優游與先鋒和通俗之間。

主要學術著作收錄國外重點學術出版社 Plagrave、Routledge、Harvard Univ. 出版之專書論文。主編《表演臺灣彙編:劇本、設計、技術,1943~》二十五冊,2014年起聯合世界重點大學主辦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並擔任競賽主席迄今。

其他曾發表戲劇編劇導演作品如《魂顛記》(衛武營,2020)、《少年金釵男孟母》(創作社劇團,2009、2010、2017、2018)、《百衲食譜》(創作社劇團,2009-2010)、《不三不四到台灣》(創作社劇團,2006-2007)、《Click,寶貝ㄦ》(創作社劇團,2004)、《記憶相簿》(創作社劇團,2002)、《天亮以前我要你》(創作社劇團,2000);主要編劇作品《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高雄文化局/衛武營開幕藝術節,2018)、《玉茗堂私夢》、《百年戲樓》(聯合編劇);導演作品《蔣公的面子3.0版》(2015迄今)、《影癡謀殺》(2005)、《驚異排隊》(2003)等。其原創戲劇作品獲德、英、中文學術論文專文討論,收入各地學術專書與期刊中。

image description 羅仕龍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羅仕龍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在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取得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法國保羅梵樂希大學等校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語中心主任,講授現當代戲劇等課程。除了著有法語專書《十九世紀法國戲劇舞台上的中國》(2015)之外,也譯註多部法語古典與當代戲劇作品,包括:拉高斯(Jean-Luc Lagarce)的《遺忘前的最後悔恨》、《只是世界末日》,卡繆(Albert Camus)的《卡里古拉》、維納韋爾(Michel Vinaver)的《求職記》、法華(Charles-Simon Favart)的《公爵夫人府上的
堂吉訶德》、司克里布(Eugène Scribe)的《一杯水》等。長期為南京大學《戲劇與影視評論》等刊物撰稿。2021年起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打開戲箱說故事》節目製播。

image description 許仁豪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副教授暨主任。美國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研究專注於現代帶華語文戲劇與現代性相關理論議題,研究論文散見海內外期刊與專書,並且在表演藝術評論台以及台新Arttalks書寫評論。

image description 高子文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南京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戲劇影視藝術系主任。 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戲劇戲曲學碩士、博士。 2011年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2013年參加奧地利駐地藝術家專案。 主要研究領域為先鋒戲劇、戲劇批評。 在《文藝研究》《台大中文學報》《戲劇藝術》等刊物發表文章40餘篇。 出版有個人專著《文明的逆子們:美國現代戲劇的中國敘事》,譯著《美國先鋒戲劇:一種歷史》。 創作有舞台劇劇本《這裡的白天和夜晚》《污染和凈化》《故鄉》。

image description 陳琍敏

【英文組劇本初審暨複審評審】

(攝影:lisacohen)

image description 羅靚

【英文組劇本初審暨複審評審】

生於重慶。北師大中文學士、比較文學碩士,哈佛東亞系博士。肯塔基大學中國研究教授。曾獲國家人文基金、韓國國家研究基金、賴肖爾日本研究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等資助。著有《現代中國的先鋒與流行》與《世界的白蛇》。

image description 莫兆忠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澳門劇場編導、評論人、策展人。刊物《劇場.閱讀》及網站《評地》主編。

image description 陳國慧

【中文組劇本複審評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策劃超過五十個本地和國際藝評項目。2003年至今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戲劇界別),2010年至今擔任台灣《表演藝術》雜誌海外特約撰述;目前是「香港舞台劇獎」、「香港小劇場獎」及「IATC (HK) 劇評人獎」評審,並同時是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與博物館協會 (SIBMAS)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200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英國列斯大學志奮領獎學金,前往該大學修讀戲劇研究碩士課程。曾擔任香港電台節目《演藝風流》客席主持(2007-2018)、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演藝小組(藝術節)委員(2011-2016)、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顧問小組成員(2017-2018)。編逾五十本表演藝術出版,近編有《十年城事:香港劇本選(2003-2012)》(2017)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2021年策劃「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獲「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image description 王婉容

【中文組複審委員】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英國倫敦大學戲劇博士,資深應用戲劇編導、帶領者、製作人、教師與研究學者,曾創作展演戲劇超過五十齣,於各種社區活動中心、廟口和學校禮堂等公共空間與生活場域演出,反映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和多元社群與族群及年齡層的各種民眾心聲,包含博物館劇場、口述歷史劇場、老人劇場、盲人劇場及社區劇場等,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和七本專書,為亞洲應用戲劇領導學者和創作者之一。

image description 吳維緯

【中文組劇本初審評審】

財團法人高雄市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雲劇場臺灣創辦人。目前同時從事劇場編導、舞台監督、演員、劇場技術與設計、策展等工作。

image description Joshua Sofaer

【英文組劇本初審暨複審評審】

英國跨領域創作藝術家

評審審查會議記錄

Review Conference Minu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