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第四屆 泛華劇本創作競賽 讀劇藝術節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計畫」以世界各地新生代(十八歲至三十六歲)青年劇作家爲對象,同時徵求中文、英文舞台劇劇本,目的在於廣納各種觀點、視角以及不同的創作思維,豐富以華人文化、移民、歷史及社區等泛華相關主題的舞台劇本創作。中文劇本不限定寫作主題;以英文書寫的劇本,則需為展露泛華社群自身關照的新作,或側錄反映不同泛華社群彼此之間的對話,或與其他文化、社會撞擊的劇本創作。

 

在文化與藝術早已高度全球化的此刻,本競賽意圖召喚全球對泛華文化圈的注視與拓展泛華青年的視野。從多元紛陳的臺灣出發,將劇本創作視為泛華文化圈彼此之間,或與其他文化對話的舞臺,召喚更多不同混血文化的劇本美學,讓新時代的泛華戲劇界發出更多聲響,展現更多樣的身段與風姿。

 

在來自全球各地226件中英文劇本中,歷經四個月三階段的審核,遴選出三件得獎作品——

 

【首獎】《到燈塔去》大頭馬(中國北京)
【貳獎】《困獸之鬥》祁雯(中國鄂爾多斯)
【參獎】《原鄉1961》駱婧(中國泉州)

 

脫穎而出的三件作品,將分別與戲劇構作導師耿一偉、吳政翰、陳佾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劇本指導修改。並由資深劇場導演杜思慧、楊士平、林羣翊及大事件劇團參與製作,於2019年7月12日至7月14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進行完整讀劇演出!

Date

19:30~21:30

Plac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演講廳

830高雄市鳳山區三多一路1號

2019
首獎作品 First Prize
到燈塔去
劇作家 / 大頭馬(王亦馨,中國北京)

讀劇會

2019.7.12(五)19:30

地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演講廳

讀劇導演

杜思慧

2017年8月23日,超強颱風天鴿侵襲澳門、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由於澳門氣象局遲掛風球,令市民錯判險況,毫無準備,使得這次颱風對澳門造成極大破壞。本劇試圖通過多個不同的人物視角,講述颱風天鴿侵襲澳門這一天發生的故事,並探討潛藏在颱風這一事件之下的更多的歷史、文化、政治的脈絡。這些人物有在澳門塔做蹦極教練的中菲混血和他做菲傭卻沈迷賭博的外婆,有身患恐高症從未離開過澳門半島卻嚮往更大的世界的女高中生,有從香港過來的追風愛好者,還有化身為人的風神和海神⋯⋯這些人來自不同族裔、不同階層、不同語言,因為一場颱風而命運相連。

 


 

編劇|大頭馬

1989年生,9歲開始寫作,主要寫小說和劇本,致力於探索文本的邊界和敘事的多樣性。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長篇小說《潛能者們》。《謀殺電視機》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16年於人藝上演。曾獲第二屆豆瓣徵文大賽虛構組首獎、第十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新人獎提名、第一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入圍。作品散見《收穫》、《小說選刊》、《花城》、《小說界》、《上海文學》等刊物。

 


 

戲劇構作|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與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倪匡科幻獎首獎得主,獲頒德國在台協會「德台友誼獎章」、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著有《故事創作 Tips:32堂創意課》、《喚醒東方歐蘭朵》、《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等,譯有《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布拉格畫像》、《給菲莉絲的情書》等。

近期作品包括北美館展覽「食物箴言」開幕演出「藝術的重量」(2015)、展覽「愛麗絲的兔子洞」的講座行動-裝置藝術「拉然巴在美術館」(2016)、展覽「社交場」於北美館大廳的空間裝置「去年夏天你不在,我來過」(2017)等。

 


 

讀劇導演|杜思慧

紐約沙羅勞倫斯大學表演藝術碩士(Sarah Lawrence College,MFA)。演員、導演和編劇,發表過多齣劇場作品,其中《島語錄~一人輕歌劇》於法國2010年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繼而更受邀在2012年於法國新東向藝術節巡迴演出。除個人創作外也受邀與不同藝文機構或團體合作編導兒童劇、歌劇、影像音樂會等類型作品。曾獲榮譽有英國文化協會藝術年獎劇場類-藝術總監、台北國際藝術村出訪澳洲藝術家。策展經驗有2006年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2008第四屆及2012第五屆女節。出版有劇本集《一人份的早餐》、《島語錄~一人輕歌劇》(中法版)、《攔截,公路》及專書《單人表演》、《看見·觀點》。最近期作品首次嘗試跨界展覽《「 」態百IN》2017年7月至9月於台北美術館展出。

 


 

讀劇演出團隊|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及戲盒劇團

2019
貳獎作品 Second Prize
困獸之鬥
劇作家 / 祁雯(中國鄂爾多斯)

讀劇會

2019.7.13(六)19:30

地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演講廳

讀劇導演

林羣翊

這是一個擁有草原和沙漠的城市,這裡居住著很多無所事事,終日都在期待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的人群。他們曾經歷和創造過城市最輝煌的時期,後來又在迅速下降的過程中找不到自我,只能在連電壓都不穩的一片黑暗中眺望遠處沙漠上建立起來的希望之城。在這個整體社會發展飛快的世界里,他們甘願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人。

 


 

編劇|祁雯

蒙古族青年編劇,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曾在南鑼鼓巷戲劇節的文獻劇《建築家》中負責作曲和現場演奏,編劇作品《天荒情未老》、《螳螂黃雀蟬》、《it’s okay to cry》。

 


 

戲劇構作|陳佾均

戲劇構作、譯者,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劇場研究碩士。2009年起從事德語劇場思潮與劇本之譯介,2012年起連年參與臺北藝術節臺德共製作品,並協助工作坊與講座的策劃。2016年代表華語參與德國慕海姆劇本節之國際劇本譯者交流,2019年擔任臺北藝術節國內委託節目之戲劇構作,包括《新人類計畫》等。她同時亦與陳炳釗、馮程程、陳彥斌、黃思農、葉名樺、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等國內外創作者合作。她譯有《在後戲劇浪潮之後—當代德國劇作選II》、《阿拉伯之夜》、《九面芙烈達》、《邁向王道》、《戲劇顧問:連結理論與創作的實作手冊》等劇作與書籍十餘部。採訪與評論散見《表演藝術雜誌》、香港 IATC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官網、澳門《劇場閱讀》等。

 


 

讀劇導演|林羣翊

畢業於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學系,從事劇場導演,現為大事件劇場團長。

近年執導作品有:四喜坊劇集《安全降落》、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X躍演劇團《飛過寬街的紙飛機》、兩廳院X躍演劇團《兩廳院事件簿:烈火中的帥哥警探》、采風樂坊《阿銘上菜》、衛武營童樂節《小小轉動高手》、《森林小樹之歌》、大事件劇場《曖曖》、文學肢體劇場《零地點》。2017年與曾慧誠導演工作至今,合作作品有:《釧兒》、《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山西孝義市歌舞劇院《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相信音樂中文音樂劇《搭錯車》、《Daylight》、NTSO臻愛百年開幕音樂劇《回家》皆擔任助理導演。

 


 

讀劇演出團隊|大事件劇場劇團

2019
參獎作品 Third Prize
原鄉1961
劇作家 / 駱婧(中國泉州)

讀劇會

2019.7.14(日)19:30

地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演講廳

讀劇導演

楊士平

「原鄉1961」是坐落於泉州的一座老番樓。它已被改建為民宿兼咖啡館,主人是僑眷陳秋月。丈夫過番歸來蓋了番樓,再度出洋卻一去不返。陳秋月守著番樓養大了三個兒女,卻罹患阿茲海默症。當城區即將拆遷的消息傳來,子女有的極奔走,有的堅決反對。當家庭的隱痛被層層揭開,老太太寧願沈溺在她痴迷的「七子戲」。離家多年的孫女歸來,面對父女矛盾與婚姻背叛的夾擊,一場午後關於「七子戲」戲碼的交談,孫女與奶奶竟找到了情感的共鳴。當一切都在流逝,還有什麼值得堅守的嗎?老番樓是去是留,似乎不再是一棟房子的問題⋯⋯。

 


 

編劇|駱婧

女,1982年生,泉州人。文學博士,大學教師,非科班「業餘」編劇。201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現於華僑大學從事教學科研。2008年完成首部話劇《日租房》,榮獲福建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現代戲劇本徵文大賽」「優秀劇本獎」。2009年,獲「第二十三屆中國田漢戲劇獎」劇本類一等獎。2018年,話劇《擁抱盛夏》獲「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三等獎。2019年初完成話劇《原鄉1961》,榮獲「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第三名。

 


 

戲劇構作|吳政翰

戲劇構作、編劇、劇評人。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藝術碩士,主修戲劇構作與戲劇評論,「美洲文學顧問與戲劇構作協會」會員。現為臺大戲劇系兼任講師,2018年起擔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創作工作坊」編劇組講師。

至今戲劇構作五十餘齣作品,經典與新創並陳,涵括一般戲劇、音樂劇、電影劇本及各類跨界展演。近期有: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Role Play》、臺中歌劇院駐館計畫《熱帶天使》、瘋戲樂工作室音樂劇《台灣有個好萊塢》、全球泛華青年劇本獎《原鄉1961》、北京七幕人生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上海戲劇學院《茶館》等。

劇本曾獲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北文學獎等。劇作翻譯二十部,包括中譯綠光劇團《八月在我家》、英譯紀蔚然《拉提琴》等。

 


 

讀劇導演|楊士平

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導演。現任劇場導演並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

 


 

讀劇演出團隊|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

本活動已結束